网上科普有关“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科普由谁来写和写作资格认定
科普书都是一些成为了伟大科学家之后的人才有资格去写,这是学术界的行业规矩,所以一些科学家不愿意或者有些为难情绪去写科普,这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还不是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因为一旦某某科学家答应写一本科普作品了,行内人士一般不会说的,心里都会反感的, 最后就是由一些普通人来写(但必须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崇敬来写)而且不能署真实姓名只能是笔名,这是行规。
中国的特色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中国科普管理和活动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其后,在各部门、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科普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目前的科普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
国家科普管理机构
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中央、国务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随后,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国务院各系统中,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下设立了科普处。该处的职能是:起草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大科普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教育部下设机构中,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卫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实施、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等。 农业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部下设的科技教育司负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业部还积极支持中国农学会的科普工作。
科普活动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虽是一个群众性科技团体,但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学技术普及。建国以来,它通过组织科普活动,为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了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它担负着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任务。 在中国科协机关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部,主管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于1979年。在22个直属事业单位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从事科普事业的有14个。全国已建县级以上科协2881个,学会65482个,企业科协10674个,大专院校科协328个,街道科协4191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2511个。科协机构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有系统的最完善的科普组织。 中国科学院也是中国科普工作活动的重要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设施先进的优势,加强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动员和组织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宣传。为充分发挥自身智力和设施资源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普及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中科院科普办公室,负责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下设妇女发展部,其涉及到的科普职能有:指导各地妇联组织妇女文化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动员和组织妇女参与扶贫、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指导各地妇联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 活动等。儿童工作部涉及科普的职能有:开展女童工作,促进女童发展;参与推进校外教育,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等部门都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负责职工和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
科普场馆和设施
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截止到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科学技术馆
科学技术馆是指综合性科学普及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2万平方米在1988年建成向社会开放;1999年国庆50周年时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千年之交向社会正式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二期工程新展厅的展示内容着重反映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主要包括:航空与航天、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能源与交通、材料与制造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等各学科不同领域展品300余项,还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约400项。 中国科技馆穹幕厅是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厅之一。 2006年,将有一座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更加现代化的设施将使之进入世界三大科技馆之列。 上海市科技馆是地方政府投入建立的大型科普活动场所。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非正式会议,就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海尔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出资兴建的现代化科技馆,创建于1998年并于1999年正式对外纳客。海尔科技馆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融科技、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馆。
专业自然博物馆
目前,中国大陆建有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其中包括恐龙等生物博物馆30座、天文馆15座、地质馆70座。 常州中华恐龙园应用的先进技术堪称中国自然博物馆之典范。恐龙园运用情景营造手段,以飞溅的瀑布、冷峭的山岩、无水的海洋、茂密的丛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现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环境。化石陈列运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的运用,结合影视成像、卡通动画、恐龙翻模、网络游戏以及各类科技制作等,使中华恐龙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观念,成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参与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中华恐龙馆内设有五个主厅和六个辅助厅。全馆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馆体穹顶最高处达36米。各厅通过逻辑路线,有分有合,互为关联。以生物演变史作为设计背景,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构思主线,揭示了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深刻主题。
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开放,也是中国科普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第一批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试点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古人类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中心。
科普大篷车科普列车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中国科普工作发展要求而研制生产的,目的在于向偏远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咨询,举办科普展览。 科普大篷车具有车载科学技术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传教育、科学技术影视片播放教育、赠送科学技术普及资料书籍、流动科学技术普及宣传舞台等五项功能,被誉为“流动的科学技术馆”。 科普大篷车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2002年,“科普大篷车”在全国17个省、市、区行驶,在各地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报告和讲座,听众数千万人次。 2002年,中国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科普列车”,主要开展科普展览、报告会、讲座、农业技术咨询、医疗技术培训、致富经验传授、科普**放映等活动。 2002年5月以“传播科学文明,服务老区人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从北京出发,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龙)铁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个县市开展宣传服务活动。2002年10月,以“传播科学文明,促进西部开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则从北京驶向西北,为内蒙古、宁夏、甘肃等3个省、区铁路沿线9个县(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务。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大型科普活动
中国的大型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 科技活动周是目前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2003年虽然遭受SARS疫情影响,但全国科技周活动仍如期在网上进行。主题是“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国家科技周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全国各省市有关科普活动的机构都采取行动来宣传科技,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每年的科技周国家科普联席会议都通过协商形成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各部门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5-21日在全国展开。2004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重点宣传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关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动包括在北京举办“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大型主题展览及大型科技游园会、在河北西柏坡举办“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动、在黑龙江举行“振兴东北,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龙江行”大型活动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综合性科普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却非常广泛。通过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调动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推动了公众对科技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社会影响。 同时,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国家各科普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植树节、国家节能宣传周等,各有关单位根据节日的情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宣传舆论工具,以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或大型文艺演出的方式来宣传相应的科学知识。 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则更加强调实用技术的传播。自1996年以来,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节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了10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在这些活动中,都穿插着科普讲座。据统计,仅在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系统就举办讲座近9万次,参加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 “由于政府部门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环境。”——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在比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条件后,对中国的科普环境表示由衷的赞叹
科学普及的定义
有了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才容易知道论述的基础,才容易得到一致的结论。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由此定义出发,象时间简史一类,没有严格推理过程,盲目把一些“科学家”结论推给大众的做法,不是科普,最多算做启蒙,也就是给不知道相对论,或不理解相对论的人看的,而科普读物,要象教材那样,对每一个实验论据,都要讲清前提条件,预计结果,实验结果,这才能让读者去验证。 我们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用这个科普的定义,才是可验证,可重复的科学定义。“科学家”是没有严格定义的,科普读物也不需要科学家去写! 有人这样定义科普:“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爱因斯坦就用这种方法“普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五分钟,他感觉象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男人与他喜欢的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他感觉过了五分钟。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确实采用了公众易于理解的说法,但这是错误的!科学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定义的时间,就是所有参照系都同意的统一时间,否则就不是科学时间。科学精神,就是质疑一切的态度,不论话是谁说的,只有不出现例外情况,我们才承认它是科学的。这个定义,刚好与我定义的启蒙相近。参见百科词条:启蒙、启蒙教育。
自从去年开始做健康自媒体以来,我就经常往返于北京各大医院,为医生们介绍自媒体。医生经常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三个问题被问到最多:搜狐自媒体有什么优势?没有时间写文章怎么办?怎样才能写好科普文章?
对于搜狐自媒体有什么优势,相信用过的医生已经有所体会,我也另有PPT说明,如果需要我随时为大家介绍,在此就不做赘述了。对于没有时间这件事,可能神仙也解决不了,我就更无能为力了。虽然经常说自己没时间写科普的医生,一是真的太忙没时间,二是懒得写。但无论怎样这事都不能强求,写不写全凭能力与兴趣。
至于怎样才能写好科普文章,我倒可以提些建议。毕竟做编辑也快7年了,提些建议仅供参考。
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真的不好说。因为每个人对“好”的理解有所不同,也没有统一标准,我从大众理解以及推广的角度考虑,感觉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通俗易懂。
无论你写的疾病知识多重要,对大家有多大帮助,首先必须要用一种大众看得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写出来,不然就是白费。所以建议你在写科普文章时,一定要忘记你在专业领域中取得的那些非凡成就,否则很可能写出来的文章被大众视为“天书”。
写科普文章,每一位医生都相当于一位大学教授(实际上很多人就是教授),而你面对的大众就是一个个小学生,虽然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各个领域的顶级人才,但对于医学专业知识都是一窍不通或最多一知半解,这时你首先得让他先看懂你写的文章,这是最主要的,然后才能教他一些医学知识。
其次?话题选择。
每一篇受大众欢迎的科普文章,都与作者选择的话题或话题的角度有很大关系。那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受大众欢迎的?或者说以什么样的角度写才是最好的?其实这都没有定论,一切只是相对而言。
以我的经验,那些跟大众健康相关性较高,发生率相对较高,又不怎么重大的疾病话题往往比较受欢迎,即所谓的“小病”。因为这些疾病大家经常会遇到,有些也没有太大问题,如果能有文章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简单的预防或治疗的靠谱知识,那肯定容易受关注。比如便秘,胃疼,腹胀,口腔溃疡,乙肝,贫血,减肥等话题,当然也有一些疾病因为说的太多,反而不容易引起太大的关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当然如果这些话题能与肿瘤联系上(肿瘤话题一直很受大众欢迎),可能会更加受关注,但是千万别为了吸引关注而故意将一些疾病与肿瘤关联,那将对医生的专业性和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实际没有医生肯这样做,在此只是提醒)。另外一些涉及两性的话题也往往很受大众欢迎,原因你懂的。
但话题选择与医生所在的科室有很大关系,很多科室就是有一些发生率比较小,或者大众知晓率很低的疾病,这样就不能写出受大众欢迎的科普文章了吗?当然不是。这样的疾病可以从特殊案例入手,从案例引出你想告诉大家的知识,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况且医生写科普主要是为了让大众了解医学知识,并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只是在不影响医学专业性的基础上,尽量找到一些比较大众或比较吸引人的切入点,这样可以让受众更为广泛。甚至小小的“标题党”也是可以容忍的。
第三?专业性强。
一篇医学科普文章,其专业性一定非常非常重要。哪怕你不写,都比写一篇错误的科普文章要好的多,当然我们搜狐健康的自媒体人(mp.sohu.com)都是各三甲或三级医院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专业性绝对没有问题。但怎样能把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点通过你的加工用大众都能理解的方式分毫不差的传递给大众,其实十分考验各位医生的功力。
第四?相对完整。
这一点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什么叫相对完整?其实就是写一篇科普文章一定要完整表述一个知识点或观点,让大家看完文章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求“大而全”,只要“小而专”。
比如写胃癌话题,你可以只写一点,就是胃癌为什么早期发现不了?可以从胃癌的发病规律以及目前的检查手段入手,说明胃癌早期没有症状,而胃镜检查虽然有效,但很多人并不会定期体检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再增加一个临床的小案例,那就更加完美了。当然如果你不光写了胃癌为何不能早期发现,还写了哪些因素容易引起胃癌,胃癌目前的治疗方式以及如何预防,那也真真是极好的。
我在此提出这点,是因为确实发现有些文章通篇就只有一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或治疗方式,没头没尾,没有任何解释,这样就不太完整,起码应该有个头尾吧。
第五?具有文采。
这一点不强求,医生都是理科出身,看病做手术才是强项,本职工作之外能坚持写科普文章已经很难得了,是不是有文采实在不太重要。但是如果你能把一篇健康科普文章写的像小说或散文一样,在让大众接受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像欣赏文学作品一样的感受,那就不能用优秀来形容了,简直就是“逆天”了。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应该具备通俗易懂,话题合适,专业性强,相对完整这四个特点。如果再加上有文采,那就是一篇上等逆天的科普文章了。
另外再补充一句,有些医生可能不屑于写科普文章,觉得一篇简单的科普文章怎么能充分体现我的专业学术地位呢?会不会被同行笑话?如果这么想那就不只是多虑简直就是没道理了。各种各样的电视台健康节目不就是在口述各种科普知识吗?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是一篇科普文章,而且多少医学大家都在多年积极写科普文章,你能说因此就有损他们的专业学术地位吗?
以上是一些理论知识,大家有个概念就行了。下面我总结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科普文章的类型,大概有5种类型,另外每类还附了几篇相对较好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在推广时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关注度,大家可以了解下。
1 ?话题贴近生活
跟大多数人健康相关性较高,发生率较高,而且又是通常意义上的“小病”,这类话题一般都比较受网友欢迎。
2 ?季节高发疾病
很多疾病都跟季节或温度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不同季节写一些相对比较高发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知识,也会很受大众欢迎。比如春季呼吸道疾病,夏季腹泻痢疾,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等。但大多数疾病可能没有太强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差不多,那就没必要非要跟季节关联,选一个跟大众比较贴近的角度就行了。
3 ?时令节气相关
在一些健康日或传统节日期间,社会的关注度都会被吸引过来,这时写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一定会比平时获得更多关注。
4 ?紧跟新闻热点
当发生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新闻时,可以从新闻本身引出你关注的健康话题,这样的科普文章一定会获得比平时更大的关注。但新闻事件一是比较少,可遇不可求,可能一年也没有几次,而且新闻特别追求时效性,一旦发生必须以比较快的速度跟进才可以,反应太慢也就意义不大了,所以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跟医生的时间,知识储备,选择话题角度都有关系。
5 ?两性话题
两性话题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众对男女私密处的健康问题一向比较热情。但如何把握文章的度,把一篇文章写的很吸引人而又不至于让大众偷着看,这也需要很好的文字把控力。
关于“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52全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2qj.net/cshi/202501-54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52全局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52全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疗科普内容怎么写的好一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